白腰文鸟雌雄羽色相似,成鸟额、头顶前部、喙基、眼先、眼周和颊黑褐色,耳覆羽和颈侧淡红褐色具棕白色羽干纹;头顶至背和肩为暗沙褐色,具白色羽干纹,腰白色,尾上覆羽褐栗色;楔形尾黑褐色;翼黑褐色,翼上覆羽和三级飞羽具棕白色羽干纹;下体颏、喉黑褐色,上胸栗色,具浅黄色羽干纹和羽缘,下体胸、腹和两胁灰白色,具不明显的鳞状斑;肛周、尾下覆羽和腿覆羽栗褐色具棕白色细纹;虹膜红褐色,喙粗厚,上喙黑色,下喙蓝灰色,脚深灰色。
白腰文鸟为留鸟,繁殖期外喜成群活动,结群紧密,常数只挤成一团栖息或觅食,有时成群飞往粮仓取食,故称“偷仓”,边飞边发出“嘘、嘘、嘘、嘘”的叫声。飞行时两翅扇动甚快,常可听见振翅声,特别是成群飞翔时声响更大,快而有力,飞行时呈波浪状前进。冬季群居在旧巢里,十数只同居一巢,也称“十姐妹”。性温顺,易于驯养,被广泛驯作笼养鸟。主食稻谷、草籽、果实、叶芽和苔藓等植物性食物,兼食少量昆虫。繁殖期在3~9月,在华南地区可延至2~11月,每年可繁殖2~3窝,甚至4窝。营巢于村落农田边的树丛中,以杂草、竹叶和稻穗等材料编织成顶端开口的曲颈瓶状巢,或侧面开口的球状巢。雌雄亲鸟共同营巢、孵卵和育雏,窝卵数通常为4~6枚,卵白色无斑,孵化期约为14天。雏鸟晚成,经约19天即可离巢。
以上信息来自互联网、书籍及影像资料,仅供科普学习参考。内容纠错
* 请遵守政策法规,文明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