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文鸟嘴为蓝黑色或黑色,眼、头顶、后颈、背部、肩部为淡棕褐或淡栗黄色,喉部为暗栗色,颈侧为栗黄色,上胸、胸侧均为淡棕白色,羽毛常有两道红褐或浅栗色的鳞片状斑,腹部中央多为白色或皮黄白色,脚为暗铅色或铅褐色。雌雄羽色相似。
成鸟额和眼先栗褐色,脸颊、头侧和颏、喉深栗色;头顶至肩背棕褐色具不明显的暗纹;下背、腰和短的尾上覆羽灰褐色,具淡色羽缘和羽干纹;长尾上覆羽和中央尾羽橄榄黄色,其余尾羽暗黄褐色;翼暗褐色,羽缘缀栗色;颈侧栗黄色沾白,上胸和胸侧淡棕白色,羽片具红褐色羽缘,形成明显的鳞状纹;下胸、上腹和两胁近白色,亦具有暗褐色鳞状纹;腹中央和尾下覆羽近白色,腋羽和翼下覆羽棕色;虹膜暗褐色,喙蓝黑色,冬季色较淡,脚铅褐色。幼鸟上体淡褐色,下体土褐色,无鳞状斑,上喙褐色,下喙黄色,脚淡褐色。
斑文鸟飞行迅速,两翅扇动有力,常常发出“呼呼”的振翅声响。由于其小巧玲珑,易于驯养,是很好的笼养观赏鸟。属留鸟,不迁徙。繁殖期外成群活动,常紧密簇拥在一起。食物以谷粒等农作物为主,也吃昆虫和草籽等。繁殖期变化比较大,持续时间较长,大多数是在3~8月,一年可繁殖2~3窝,每窝通常产卵4~8枚,卵白色无斑。营巢于茂密树冠的枝杈上,成群或成对分散筑巢,雌雄鸟共同以杂草等材料编织成横卧的长椭圆形或圆球状鸟巢。雏鸟晚成,经雌鸟喂养20~22天后可离巢。
以上信息来自互联网、书籍及影像资料,仅供科普学习参考。内容纠错
* 请遵守政策法规,文明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