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云雀的嘴为褐色,下嘴基部淡黄色,头顶和后颈为黑褐色。上体呈沙棕色或棕褐色,带黑褐色的纵纹,背部呈黑色且纵纹较粗、翅膀为黑褐色,下体呈白色或棕白色,胸部为棕色,有黑褐色的干纹,尾羽羽缘白色,脚为肉黄色。
成鸟额至后枕沙褐色密布细黑褐纵纹,头顶具短冠羽,平时贴合在头顶不可见,受惊或兴奋时立起,眼先和眉纹棕白色,耳羽淡棕栗色;上体沙褐色,布满黑褐色羽干纹;翼黑褐色,飞羽外翈具淡棕色羽缘;尾羽黑褐色具棕白色窄羽缘,最外侧一对尾羽几乎纯白色;次外侧尾羽外翈白色;下体棕白色,胸部棕色密布黑褐色羽干纹;虹膜暗褐色,喙角褐色,下喙基部淡黄色,脚肉黄色。
小云雀栖息于开阔平原、草地、农田及沿海平原地区,主要在地上活动,善奔跑,有时也停歇在灌木上,飞行时起伏不定,喜突然从地面起飞直冲高空,悬停空中片刻,再振翅高冲,下降时则垂直下坠;边飞边鸣唱,鸣声清脆悦耳。除繁殖期成对活动外,其他时候多成群。杂食性,吃多种植物性食物和农作物,主要以禾本科、茜草科和胡枝子等植物为食,也吃大量昆虫。在大部分地区繁殖期在4~7月,营巢于草丛中地面凹坑处,以枯草构杯状巢,每窝产卵3~5枚,卵呈淡灰色或者灰白色,大多数被褐色斑点,有些被紫色或近绿色斑点。
以上信息来自互联网、书籍及影像资料,仅供科普学习参考。内容纠错
* 请遵守政策法规,文明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