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是第十三个“国际森林日(International Day of Forests)”,今年的主题是“森林:食物的宝贵来源”。值此节日,我们正式发布《杭州市鸟类名录3.0》(2024),为广大鸟类爱好者、研究者及野保同行献礼!也希望通过数据积累和整理,逐步完善杭州市鸟类的本底资料,记录下鸟类变迁历史,为更科学地构建野生鸟类保护体系打好基础。
▲2024年的杭州市鸟类新记录——蓝喉太阳鸟 钱长御/摄
修订说明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杭州市野生鸟类记录共计20目83科478种。相比《杭州市鸟类名录2.0》(2023),增加A类新分布记录鸟种6个。从《杭州市鸟类名录2.0》(2023)开始,分类系统以《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四版)》(郑光美,2023)(后文简称“郑四名录”)作为参考,本名录也依此进行修订和更新。本次主要修订内容如下:
1.新分布记录
1.1 192A 黑枕燕鸥 Black-naped Tern Sterna sumatrana
首次记录情况如下:
记录时间:2024年6月29日
记录地点:余杭区北湖草荡
记录人/拍摄者:张祖民
▲黑枕燕鸥
1.2 202A 黄嘴角鸮 Mountain Scops Owl Otus spilocephalus
首次记录情况如下:
记录时间:2024年9月5日
记录地点:淳安县富文乡青田村(录音记录)
记录人:林青松、傅朝汛;拍摄者:程国龙
注: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检视红外相机数据时发现曾于2024年1月27日在淳安县里商乡山区拍摄到1只黄嘴角鸮。
▲黄嘴角鸮
1.3 300A 钝翅苇莺 Blunt-winged Warbler Acrocephalus concinens
首次记录情况如下:
记录时间:2024年10月10日
记录地点:余杭区南湖公园
记录人/拍摄者:荣勇
▲钝翅苇莺
1.4 399A 褐胸鹟 Brown-breasted Flycatcher Muscicapa muttui
首次记录情况如下:
记录时间:2024年5月26日
记录地点:西湖区九溪十八涧
记录人:陈隆、胡乔西、顾睿昊、沈铂杭;拍摄者:顾睿昊
▲褐胸鹟
1.5 412A 灰背燕尾 Slaty-backed Forktail Enicurus schistaceus
首次记录情况如下:
记录时间:2024年1月24日
记录地点:淳安县浪川乡浯溪村
记录人:钟毅峰、王康祺;拍摄者:钟毅峰
▲灰背燕尾
1.6 434A 蓝喉太阳鸟 Mrs. Gould's Sunbird Aethopyga gouldiae
首次记录情况如下:
记录时间:2024年4月23日
记录地点:浙江工业大学朝晖校区
记录人:陈利;拍摄者:钱长御
▲蓝喉太阳鸟
2.鸟种勘误
宋建跃于2013年5月11日在余杭区北湖草荡记录到1只穗䳭Oenanthe oenanthe,当时认定为浙江省和杭州市首次记录。后经照片检视,发现实际为漠䳭Oenanthe deserti的误认。因此,将名录中的穗䳭替换为漠䳭(该笔漠䳭记录同样是浙江省和杭州市的首次记录),分级及居留型不变。
▲漠䳭,宋建跃/摄
3.亚种新记录
栗耳鹀 kuatunensis亚种
2024年7月6日,沈华乔在临安区浙西天池景区拍摄到1只栗耳鹀Emberiza fucata,判断为kuatunensis亚种(该亚种繁殖于福建、江西、浙江南部山区,较为少见)。这是杭州市首次发现该亚种,为市级鸟类亚种新记录。但因未记录到巢及幼鸟,无法确定是否有繁殖个体或种群,本名录中栗耳鹀的居留型暂不变化。
▲栗耳鹀 kuatunensis亚种,沈华乔/摄
4.鸟种分级变动
秃鹫 Aegypius monachus
2024年11月10日,王亦非、沈如鹰、魏来、汪子钦、汪子辰、李奕航、赵宇辰和梁悦在半山国家森林公园望宸阁观察迁徙猛禽时记录到1只秃鹫。本名录中秃鹫的分级应由B类改为A类。
▲秃鹫 Aegypius monachus,苇莺/摄
5.居留型变更
5.1东亚石䳭 Saxicola stejnegeri
2022年4月17日,徐科在临安区太子尖山区海拔约1400米处观察到1对东亚石䳭,雄鸟表现出占域行为;2023年8月5日,徐科在相同区域再次观察到1对东亚石䳭,同时观察到1只已离巢的幼鸟,应该是在此完成繁殖的1个家庭;2024年5月10日,钱长御在太子尖山区海拔约1450米处也观察到1对成鸟。综上,可判断本种在杭州西部山区的合适生境内存在繁殖种群,本次修订将其居留型修改为“W&S”。
▲东亚石䳭 Saxicola stejnegeri雄鸟,徐科/摄
5.2普通朱雀 Carpodacus erythrinus
2023年7月1日,徐科和武戈在临安区太子尖山区海拔1380米左右记录到3只普通朱雀(2雄1雌),后续观察确认其有鸣唱占域、衔巢材等繁殖行为;2023年7月14日,国志超在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观鸟时录到了普通朱雀雄鸟的鸣唱。综上,可确认本种在杭州西部山区的合适生境内存在繁殖种群,本次修订将其居留型修改为“W&S”。
▲普通朱雀 Carpodacus erythrinus雄鸟,孔耀遥/摄
6.其他需要说明的鸟种及记录
6.1斑头雁 Anser indicus
2024年11月29日,罗鹿鸣、肖辉跃、彭雁峰和黄岳君在余杭区北湖草荡北面拍摄记录一群15只斑头雁向北飞去。斑头雁在国内主要分布于西北地区,在华北和华中地区也有少量记录,华东地区偶有发现,通常作为迷鸟或逃逸鸟。杭州市此前也有斑头雁的野外记录,但通常数量是1~2只,行为上不甚惧人,羽毛状态表现出饲养痕迹,因此全部作为饲养(斑头雁的特种养殖并不少见)逃逸个体处理。本次记录是本种在浙江省首笔群体记录,有较大的可能是自然迁徙而来的野生种群,但出于谨慎考虑,本名录仍将其置于附录一(D-c)一档中。
▲群飞的斑头雁 Anser indicus,罗鹿鸣/摄
6.2白喉红臀鹎 Pycnonotus aurigaster
检阅文献时发现,寿振黄于1934年记载曾于1932年3月18日在杭州云栖(Yun Si)采集到1对白喉红臀鹎,并指出其活动生境与白头鹎的类似。这是浙江省对本种最早的文献记载,但由于该标本没有留存至今,且书中对于标本的形态、羽色没有进行进一步描述,难以排除逃逸笼鸟的可能性。因此,出于谨慎考虑,仍将本种置于附录一D-c类之下。
6.3乌嘴柳莺 Phylloscopus magnirostris
2024年7月20日,周盛遥、吴数、张欣宇和余昊在临安区太子尖山区海拔1340米处听见了典型的乌嘴柳莺鸣唱,但没有录音;7月22日,徐黎晓、赵金富、王洪民和钱长御在发现地成功获得了该鸟的鸣唱录音,并拍摄到了照片,这是本种在浙江省的首笔影像记录。该个体的观察记录持续至8月初,确认只有单独1只,没有繁殖行为。因此,出于谨慎考虑,本名录中乌嘴柳莺的居留型暂不变化,保持为“V”类。
▲乌嘴柳莺 Phylloscopus magnirostris,钱程/摄
6.4红交嘴雀 Loxia curvirostra
2024年7月20日,周盛遥、吴数、张欣宇和余昊在临安区太子尖山区海拔1350米处发现1只已离巢的红交嘴雀幼鸟,和普通朱雀一同觅食。该个体的观察记录持续至8月初,确认只有单独1只。本次红交嘴雀记录是杭州市的第二笔记录,也是浙江省首次记录到本种的幼鸟,但因为没有观察到亲鸟,无法确认红交嘴雀在太子尖的繁殖情况。因此,本名录中红交嘴雀的居留型暂不变化,保持为“Mv”类。
▲红交嘴雀 Loxia curvirostra幼鸟,吴金海/摄
6.5粉红胸鹨 Anthus roseatus
2024年12月27日,王杰在余杭区南湖公园南侧藕田中拍摄到1只粉红胸鹨。后续观察确认有2只一同活动,观察记录持续至次年1月下旬。这是本种在浙江省首笔确认的越冬记录,此前在杭州市仅有2笔迁徙期的记录(巧合的是,发现地全都是在余杭南湖)。因样本量较少,本名录中粉红胸鹨的居留型暂不变化,保持为“Mv”类。
▲粉红胸鹨 Anthus roseatus,温超然/摄
7.杭州市首次记录的逃逸鸟种
7.1北长尾山雀 Aegithalos caudatus
2024年11月10日,李统兵和李息羽在拱墅区半山国家森林公园半山娘娘庙附近记录到1只北长尾山雀,和一群红头长尾山雀一同活动。这是浙江省首次记录该种,判断为宠物贸易逃逸个体,暂不列入名录。
▲北长尾山雀 Aegithalos caudatus,李统兵/摄
7.2林八哥 Acridotheres grandis
2024年11月16日,马强强在淳安县千岛湖中心湖区码头南侧树林中记录到1只林八哥。这是浙江省首次记录该种,判断为笼鸟贸易逃逸个体,暂不列入名录。
▲林八哥 Acridotheres grandis,马强强/摄
8.濒危等级调整
8.1罗纹鸭由近危(NT)降为无危(LC)
8.2灰鸻由无危(LC)升为易危(VU)
8.3翻石鹬由无危(LC)升为近危(NT)
8.4阔嘴鹬由无危(LC)升为易危(VU)
8.5弯嘴滨鹬由近危(NT)升为易危(VU)
8.6黑腹滨鹬由无危(LC)升为近危(NT)
8.7长嘴半蹼鹬由无危(LC)升为近危(NT)
8.8灰尾漂鹬由近危(NT)降为无危(LC)
参考:IUCN 2025.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Version 2024-2. <https://www.iucnredlist.org>
多样性及保护概况
本名录参考的数据来源包括:文献资料(期刊、书籍等)、各类资源调查报告、鸟类救助记录、观鸟记录(鸟语者 中国鸟类记录中心、中国观鸟记录中心、eBird网站等)、浙江自然博物馆自然论坛及鸟类爱好者的个人交流等。
经过整理统计,截至2024年底,杭州市鸟类A类至C类的鸟种共计20目83科478种,占全国鸟类种数的31.5%,市级鸟种数在浙江省内仅次于温州市。其中非雀形目鸟类19目39科253种,雀形目鸟类44科225种。按鸟种分级统计:A类鸟种474种,B类鸟种3种,C类鸟种1种;另有D类鸟种12种,E类鸟种2种。具体种类排列参见名录主表及附录。
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一级的有19种:白颈长尾雉、中华秋沙鸭、青头潜鸭、白鹤、白枕鹤、白头鹤、黑鹳、东方白鹳、黑脸琵鹭、彩鹮、海南鳽、黄嘴白鹭、卷羽鹈鹕、黑嘴鸥、遗鸥、秃鹫、乌雕、白尾海雕、黄胸鹀。二级的有82种:勺鸡、白鹇、大天鹅、小天鹅、鸿雁、白额雁、小白额雁、斑头秋沙鸭、棉凫、鸳鸯、花脸鸭、角䴙䴘、黑颈䴙䴘、红翅绿鸠、褐翅鸦鹃、小鸦鹃、斑胁田鸡、灰鹤、白琵鹭、栗头鳽、白斑军舰鸟、水雉、小杓鹬、白腰杓鹬、大杓鹬、翻石鹬、大滨鹬、阔嘴鹬、半蹼鹬、大凤头燕鸥、草鸮、日本鹰鸮、领鸺鹠、斑头鸺鹠、北领角鸮、领角鸮、黄嘴角鸮、红角鸮、长耳鸮、短耳鸮、褐林鸮、雕鸮、黄腿渔鸮、鹗、黑翅鸢、凤头蜂鹰、黑冠鹃隼、蛇雕、鹰雕、林雕、白腹隼雕、凤头鹰、赤腹鹰、日本松雀鹰、松雀鹰、雀鹰、苍鹰、白腹鹞、白尾鹞、鹊鹞、黑鸢、灰脸鵟鹰、大鵟、普通鵟、蓝喉蜂虎、白胸翡翠、红隼、红脚隼、燕隼、游隼、仙八色鸫、云雀、短尾鸦雀、震旦鸦雀、红胁绣眼鸟、画眉、棕噪鹛、红嘴相思鸟、白喉林鹟、蓝喉歌鸲、红喉歌鸲、红交嘴雀、蓝鹀。
列入《浙江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名录》(2025年2月发布)的共有65种:中华鹧鸪、灰雁、豆雁、短嘴豆雁、长尾鸭、斑脸海番鸭、鹊鸭、普通秋沙鸭、红胸秋沙鸭、翘鼻麻鸭、赤麻鸭、赤嘴潜鸭、红头潜鸭、白眼潜鸭、凤头潜鸭、斑背潜鸭、白眉鸭、琵嘴鸭、罗纹鸭、赤膀鸭、赤颈鸭、绿眉鸭、斑嘴鸭、绿头鸭、针尾鸭、绿翅鸭、绿翅金鸠、短嘴金丝燕、白喉斑秧鸡、灰胸秧鸡、红胸田鸡、董鸡、蛎鹬、凤头麦鸡、长嘴剑鸻、黑尾塍鹬、斑尾塍鹬、灰尾漂鹬、红腹滨鹬、红颈滨鹬、流苏鹬、弯嘴滨鹬、三趾鸥、黑尾鸥、白额燕鸥、褐翅燕鸥、粉红燕鸥、黑枕燕鸥、普通燕鸥、灰翅浮鸥、白翅浮鸥、黑叉尾海燕、白额鹱、三宝鸟、蓝翡翠、黑枕黄鹂、紫寿带、寿带、白颈鸦、矛斑蝗莺、斑背大尾莺、丽星鹩鹛、黄头鹡鸰、硫黄鹀、红颈苇鹀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或称IUCN红色名录)极危(CR)的物种3种:青头潜鸭、白鹤、黄胸鹀;濒危(EN)的物种8种:鸿雁、中华秋沙鸭、东方白鹳、黑脸琵鹭、海南鳽、蒙古沙鸻、大杓鹬、大滨鹬;易危(VU)的物种22种:小白额雁、长尾鸭、红头潜鸭、角䴙䴘、白枕鹤、白头鹤、栗头鳽、黄嘴白鹭、灰鸻、阔嘴鹬、尖尾滨鹬、弯嘴滨鹬、三趾鸥、黑嘴鸥、遗鸥、乌雕、蓝翡翠、仙八色鸫、白颈鸦、远东苇莺、白喉林鹟、田鹀;近危(NT)的物种23种:鹌鹑、白眼潜鸭、斑胁田鸡、黑叉尾海燕、白额鹱、卷羽鹈鹕、蛎鹬、凤头麦鸡、白腰杓鹬、斑尾塍鹬、黑尾塍鹬、翻石鹬、红腹滨鹬、红颈滨鹬、黑腹滨鹬、半蹼鹬、长嘴半蹼鹬、秃鹫、鹰雕、斑背大尾莺、震旦鸦雀、小太平鸟、红颈苇鹀。
本名录的使用说明
1.本名录中“杭州市”的行政区划包括:杭州市辖的10个区(上城、拱墅、西湖、滨江、萧山、余杭、临平、钱塘、富阳、临安)、1个县级市(建德)和2个县(桐庐、淳安);
2.本名录鸟种统计截至2024年12月31日;
3.本名录使用的分类系统、学名(拉丁名)、中文名、英文名参考自《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四版)》。
等级说明:
A类鸟种:近30年内在杭州市范围内有可靠的影像、影音或实体记录,判断其为自然分布的种类;
B类鸟种:有可靠的文献记录记载其在杭州市有分布记录,但近30年内野外无记录的种类;
C类鸟种:引入种或逃逸种,在杭州市野外已有连续超过十年的稳定记录或族群有明显扩散现象的鸟种;
D-a类鸟种:有记录报道,尚无实体、影像或声音作为佐证,但是推断是在杭州确有分布的鸟种;
D-b类鸟种:有记录报道,尚无实体、影像或声音作为佐证,推断更可能是定种错误,或其来源于笼鸟贸易或饲养的鸟种;
D-c类鸟种:有记录报道,且有实体、影像或声音作为定种的佐证,但无法确认其属于迷鸟、自然扩散或是逃逸/放生的鸟种;
D-d类鸟种:有记录报道,且有实体、影像或声音作为定种的佐证,为重引入的原生分布鸟种,有待更多观察;
D-e类鸟种:有记录报道,但通过已有的证据无法明确区分的鸟种,推断更可能是定种错误;
E类鸟种:引入种或逃逸种,在杭州市野外已有稳定记录,但尚未达到连续超过十年记录的鸟种。
居留型:
居留型是鸟类重要的生物学属性。居留型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环境的改变,留鸟和候鸟之间可能发生相互转化。在本地全年可见的种类,也不等同于就是本地的留鸟;本名录中标示的居留型指该鸟种在杭州市(占优势的)的居留状态,不一定适用于所有案例;若列示两个居留型,表明其在杭州存在两种主要的居留型态,其中列在前面的是相对更占优势的居留型。
R=留鸟,终年栖息和繁殖于杭州地区,不迁徙的鸟类;
S=夏候鸟,春夏季在杭州地区繁殖,繁殖结束后迁徙离开的鸟类;
W=冬候鸟,从其它地方迁徙来杭州越冬,度冬后迁徙离开的鸟类;
Mp=过境旅鸟,春秋季迁徙经过,不在杭州地区繁殖或越冬的鸟类;
Mv=游荡旅鸟(漂鸟),杭州市不在其常规迁徙路径上,亦不是其常规分布区,因种群扩散或觅食等原因,不定期地游荡来杭州的鸟类;
V=迷鸟,迁徙路径或栖息地远离杭州,因特殊天气等自然因素偶然在杭州出现的罕见鸟类。
国家重点保护等级:
一级=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二级=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等级:
CR=极危;EN=濒危;VU=易危;NT=近危;LC=无危
名录下载链接
杭州市鸟类与生态研究会 《杭州市鸟类名录》编辑组
浙江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野鸟分会 重要鸟讯编辑部
2025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