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嘴潜鸟的嘴粗厚而向上翘、黄白色,颈较粗,前额明显的隆起。脚位于身体后部,跗跖侧扁且较长,呈裸露无羽状态,前3趾间具蹼。繁殖期成鸟主要呈黑白两色,头部和颈部带有紫色光泽。非繁殖期羽毛颜色较为暗淡,下巴和前颈呈现白色。喙部为显著的黄色,因上喙几乎笔直,显得略微上翘。
成鸟夏羽头和颈黑色,具蓝绿色金属光泽,喉部有一条由白色斑点组成的不连续的细横纹,颈侧具宽横纹,均为白色小斑点组成(前颈至颈侧部有一条宽的白色横带,在前颈中部断开,极为醒目);上体黑色,肩、翼上覆羽至背部具阵列状的白色小斑块,尾上覆羽具小的成对排列的白斑,下体白色。胸侧和两胁黑色,具成对排列的白色纵纹和斑点;尾下覆羽具黑色横斑。
成鸟冬羽上体灰褐色,头顶和后颈淡灰褐色,颈部横纹模糊,颏、喉和前颈的白色与后颈灰褐色界限不清,非截然分开状;眼周有一圈白色,耳区常常有一黑褐色斑块;上体深褐色,背部白斑不明显,下体白色。
黄嘴潜鸟幼鸟似成鸟冬羽,色淡,上下体颜色分界模糊,背、肩和翅覆羽具淡灰白色羽缘,背部具明显的白斑。虹膜深红色,喙淡粉黄色,蹼足褐色。
白嘴潜鸟常成对或成小群活动,偶尔亦有单只活动在较大的湖泊和海上,飞行迅速,飞行时头颈前伸,脚向后伸出,水上起飞需要助跑。在水中身体下沉较深,颈伸直,头向上举,嘴向上倾斜。善潜水,捕食鱼类,也吃水生昆虫、甲壳类、软体动物和其他无脊椎动物。繁殖期为6~8月,单独在淡水区繁殖,营巢于苔原湖泊岸边,巢由枯草堆积而成,极为简陋。每窝产卵1~2枚,通常为2枚,卵褐色、具小的暗褐色斑。越冬于沿海水域。中国种群数量甚稀少,有记录迁徙时经过辽东半岛及福州。
以上信息来自互联网、书籍及影像资料,仅供科普学习参考。内容纠错
* 请遵守政策法规,文明发言。